行业新闻
透视三网融合中的广电业务整合问题
发布时间:2022-03-08    600 阅读量

一、三网融合的意义和发展现状

  (一) 三网融合的现实意义

  所谓三网融合,就是指电信网、计算机通信网和广播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实现网络互联和资源共享,为广大用户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

  事实上,三网融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是指在信息传递中,把广播传输中的“点”对“面”、通信传输中的“点”对“点”、计算机中的存储时移融合在一起,更好的为用户服务,并不意味着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滲透和交叉;应用层次上趋向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通过实现各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业务之间的互相渗透,可提供更丰富、更快捷、更优质及价格更低廉的综合型服务,并通过打破不同网络及终端之间的藩篱来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促进更加丰富的增值业务发展,如VOIP、视频邮件等。而更重要的是,国家推行三网融合,意图在于提升运营商的服务和产品质量,促使价格合理化,保证消费者的利益。

  (二) 三网融合在我国的发展过程及现状

  三网融合在一些世界发达国家早已提出并实践,比如在美国和英国,居民正享受着三网融合所带来的生活便利。近十年来,随着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国务院政策的不断推动,我国的三网融合逐步开展起来。1997年4月,由国务院首次提出“三网”的概念。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三网融合,普及应用融合业务,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和职责清晰、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制。之后在2010年7月以及2011年12月,国务院又对外相继公布了第一批和第二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名单。在今年3月份的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中,温总理表示将在2012年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

  可见,三网融合已经成为了国际发展的主流趋势,它将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对于促进信息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群体消费指数、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且,随着我国信息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国家惠利政策的不断推出,也进一步为全面开展三网融合扫清了技术和行政障碍。但是,由于广电和电信的分业监管所导致的体制性障碍仍然使得三网融合陷入停滞状态,两者各自的市场区域划分仍旧相对隔绝,有线电视网数字化改造以及电信的宽带网建设任务还很繁重,网络重复建设和使用效率低的问题亟待解决。在当前形势下,如何让广电和电信真正实现双向互通,解决由既有体制所衍生的融合壁垒问题,这将直接关系着我国三网融合的进程。

  二、广电和电信的竞争力分析

  广电和电信是三网融合过程中的两个主角。之前的十几年,三网融合之所以没有实践下来,主要是因为双方在市场竞争和利益争夺中“水火不容”,以至于不能达到业务上的双向进入。广电业是隶属于国家广电总局的政府公共部门,旗下的运营机构属于事业单位编制:而电信业属于工信部管辖,由三大运营商组成,采取完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刮。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导致双向进入困难,双方不能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也就不能做到真正的互融互通。因此,如何让广电和电信在竞争的同时也进行互动合作和交流,以向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为共同目标,这是社会一直探讨的问题。

  (一) 广电:融合成功与否的关键

  (1) 广电的发展现状

  在三网中,广电网优质频谱资源丰富,带宽最宽,传输广电节目最有优势,数字化后提供语音业务、互联网业务都轻而易举。目前,电视网是模拟的还未完全转成数字,我们要大力推进广电数字化,加快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在更高水平、更高层面上促进三网融合。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居民收入得到快速增长,加之经济转型、大文化产业的崛起, 都对作为主流媒体的广电提出新的要求。目前广电的数字化已经在媒体类型、业务实践、内容管理和集成、用户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巨大及欣,基于网络传输通道的数字化改革已成燎原之势,形成了有线和无线结合、城市和农村结合以及各种数字化媒体全面推进的广电数字化新格局。截至2009年F底,有线数字电视已经在全国1 60多个城市、460多个县市完成了数字化整体转换,拥有超过6500万用户‘4j;已经在全国上百个城市实施了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工程;直播卫星覆盖超过1200万户,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完成337个城市的信号覆盖,完成了30个省份的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建设和运营签约,已经拥有了200多种终端,提供6-8套免费的电视频道之外。此外还开拓了信息服务、股市等增值业务,满足了移动用户随时随地看电视、听广播、检索信息的需求。

  广电拥有庞大的节目内容资源和信息网络资源,有责任也有能力运用新技术,开发业务新形态,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从广电媒体自身来看,广电的经营模式也需要拓展,单纯依赖广告经营的模式已经在各种媒体的冲击下遭遇到“天花板”,为了突破广告经营瓶颈,广电必须开拓出新的经营性收入。

  (2) 广电的竞争优势和劣势

  应对三网融合,广电的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内容优势。广电所拥有新闻报道与时政评论的独家资源,以及大活动、大剧集的播出平台,这是通信业在若干年内难以追赶的,它自然成为广电切入三网融合的着力点之一。另外,舆论管制的力量与内容产业关系密切,虽然在娱乐和服务领域的管制相对宽松,但是涉及到大众领域的新闻报道或者时政评论,管束严格且与时俱进。

  第二是网络优势。广电网应广播性的媒体业务而生,天然的宽带、大容量、可管可控的优势本来就是通信网络所不及,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再又经过近十年的数字化升级改造, 已经具备了直接或者间接与通信网展开竞争的实力。

  但是随着三网融合的展开,广电还有些明显劣势尚待解决,比如全国的网络整合。既然可以参与电信业务,全程全网势在必行,两干个小网整合成十多个、几个甚至一个大网,这样才便于管理。另外,广电起步较慢,不具备电信的群众基础,因此扩大客户群体也是当下任务之一。

  (二) 电信:融合的渠道所在

  (1) 电信的发展现状

  再反观电信网。根据国家工信部的统计,2009年全国电话用户总数突破十亿大关,达到106107. 2万户,全国移动电话达到74738. 4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56. 3部/百人。电信网的巨大优势在于渠道优势,它可以为用户提供贴身服务。对于广电媒体来讲,接收终端不能随身携带和不能互动是其自身的先天障碍。基于广播电视网的CMMB接收频道有限,使用的地区也有限,信号也不甚理想。

  2010年,三网融合试点将以广电为主,全力支持广电进入电信,但对广电向电信开放将有一定的限制和保护。对于广电媒体来讲,融合电信,可以借助其渠道优势,为受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内容,节约技术的研制开发、基本设施的铺设花费、受众群体技术技能的培训等资金的投入,进而降低成本,节约广电媒体升级换代的时间。

 

  与此同时,电信也做着制作内容方面的尝试。但整体看来,基于手机平台实现传输、下载、观看手机视频的业务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据CNNIC的调查显示,对于借助手机观看视频的用户而言,目前的主要问题在于视频图像的播放延迟、中断,图像质量较差。调查还同时显示,业务费用高、定制不便捷和手机硬件不支持是用户不选择手机视频的主要原因,艾瑞在2009年对手机流媒体用户所进行的网络调查结果也支持了这一观点。这对于广电媒体来讲是一个不可再得的机会,即使电信升级到3G或者4G,广电媒体只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先天优势,在节目内容上不断推出新的服务项目来满足受众的需要。通过向电信手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以电视购物为例,除了广告、单纯的产品和品牌沟通外,更将受众拉入到电视购物的环境来,减弱受众对电视购物的虚拟感,加强交流的实时性,与电信网一起实现异业合作的畅通,互利互惠,才能够有利于长远的发展。

  目前电信网的3G还缺乏足够数量的适配终端,用户更换自己的手机无疑会阻碍用户的发展,内容也缺乏支撑,受制于牌照的资质管理,手机视频业务的内容来源较为单一,可以说从长远看,版权问题是其发展的瓶颈。业界的看法倾向于:融合之后,广电总局不会放手资质管理,而且这种监管会更加的严格。这更需广电媒体与电信网的沟通,作为交换,广电媒体可以改变缺少双向互动和反馈慢的弊端,可以在短时间内调动最大化的受众群体参与,实现实时关注和实时沟通。

  三、融合瓶颈与解决方法

  目前,广电在节目内容资源、大容量入户光纤、视频信号传输能力、农村有线网络覆盖等很多方面依然拥有电信企业难以企及的优势。三网融合能否成功将取决于广电的进度,因为经过电信业重组后,电信运营商在固网和移动网络融合、电信和互联网融合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唯独广电网和电信及互联网的融合困难重重。

  纵观之下,广电内部体制如何调整,将是融合能否成功的关键。因为体制问题关系到两大行业的利益博弈,体制束缚一直是制约文化发展和振兴的主要问题。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广电业体制改革的成功将对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振兴起到积极作用。

  同时,广电和电信在发展中太强调自我而忽视了合作。目前,广电与电信彼此的片面式发展,似乎正是多年来我国社会信息化建设投入巨大却收效甚微的原因所在。因此,与其固步自封,不如相互敞开大门,共同把“文化”和“信息”两个领域的产业做强做大。同时,广电和电信还可通过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这也符合国家关于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宏观战略要求‘刮。

  广电综合实力低于电信企业,只有正视自身不足并积极改进,广电才有可能在“三网融合”时代占据一席之地。对于广电行业来说,只有正视自身的不足,才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以“三网融合”为契机,在理顺内部体制矛盾的基础上,尽快组建国家级有线网络运营主体,建立全国统一的运营机制,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广电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成为综合信息服务市场的生力军。针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可以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利用品牌扩大影响力

  品牌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别于其他的竞争者,在三网融合中,广电媒体要想成功塑造品牌,必须明确要往何处发展。它代表着电视人与受众在交流时所传达的一整套核心价值观,是广电媒体整体形象高度集中的反映,是一个集合概念,综合了节目的质量、形式、构成元素、与受众的关系、美誉度收视率等各方面的表现,拥有己独特的LOGO标识。一个好品牌往往可以左右消费者的选择,在面对同一类产品的时候,消费者往往更青睐于自己喜欢的那个品牌,而把价格因素放在次席。在传媒业,CNTV、湖南卫视的芒果TV都是各自领域的明星,它们就已经树立了自己的品牌,从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客户关注。当然,品牌的树立跟自身的内容和服务质量密切相关,这才是衡量一个品牌实力的关键。

  (二) 利用互联网、电信网络拓展业务

  互联网是最有融合力的媒体平台,目前仍然是一个传播渠道,网络视频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附于广电媒体,尤其是内容上的依附。短时间网络视频并没有取代广电媒体的可能,而只是增加了一条受众收看视频的渠道。广电媒体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双向性,加强沟通,由单向传播转向真正的双向传播,通过广电媒体不仅仅是观看影视剧,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受众都能够实时沟通交流,不同领域的人们因为广电媒体而联系在一起。

  广电媒体要转换思路,不能再仅仅做传统的内容制作者,应该迅速转身开拓更大的作业范围。对广电媒体来讲,在内容制作上重构受众需要,一方面要发挥传统的优势,提供量多质优的节目;另一方面要有跨媒介观念,电脑和手机也是接收终端,生产的节目适合在互联网上播放,也要适合手机用户的收看,吸引三网的受众参与到内容创作中。三网融合不仅仅指技术,更重要的是内容和理念。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在于用户规模的黏着度相对稳定。其对一些网络应用的把握相对成熟,熟悉用户需求,并能留住用户。如何进一步把握这些优势,与互联网、电信在“三网合一”的未来进行合作、发展是广电最需要关注的事。在这里受众可观看、探讨,可对社会舆论形成现实影响。广电媒体必须以新的观念,主动地进入到三网融合的进程中来。

  (三) 整合资源,重构受众需求热点

  受众被大量的媒介团团包围, 目前全国城市平均可收到的频道数就有六、七十个,一千八百多个广播频率,百万个以上的互联网站,以及数不胜数手机用户等典型的各种亚媒体,用户时间一天也就24个小时无法再增加。有线网的基础是以电视机作为终端,而今各地推行广播电视数字化,许多家庭安置了机顶盒,是为了加强沟通,但是传统的收看收听的模式,即受众被动接收信息、进行娱乐休闲的方式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尤其是收看的地点仍然受到极大的限制,反而提高了受众包括技术成本和经济成本在内的接收成本,若是基于传统竞争等理念来看,电视观众人数难以迅速扩大‘8)。

  三网融合最重要的是对于受众需要的重新组构。要打破通过电视机收看节目的受众观念,将互联网、电信网的用户统一考量。整合三网受众资源,确定广电媒体的受众不仅是指以电视机是基本渠道收看节目的人,而是三网之中的所有受众。广电媒体要转换思路,重新构建受众的需要,需另辟蹊径,开发受众,进而避开与其他媒体正面竞争,做没有威胁的伙伴和合作者。三网融合为此提供了契机,我们要极度地珍惜观众资源,要有计划地开发和合理使用观众资源,扩大自己的受众规模和建立自己忠实的受众群体;并通过改进产品质量,调整产品定位,提高服务水平等手段都可以扩大受众群体。受众是信息时代的稀缺资源,三网融合中,广电媒体既不是我播你看的单项传播,也不是被动地受众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应以自身媒介优势为核心,基于三网融合新概念重新构建受众的需要,主动地引导受众的需要。

  四、结语

  我国的三网融合在国务院和各地方政府的扶持下,在相关运营商的有力推动下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新技术和新业务也不断涌现,但距离真正实现网络和业务的全方位融合尚有一段距离。广电和电信在融合过程中占据关键地位,但由于两个行业均形成了各自完整的产业链,在资源的分配问题上仍然有较大的分歧。

  目前,作为三网融合第一阶段的收尾,电信与广电的双向进入也逐渐破冰。9月底,工信部已经向12个试点城市的广电企业发放了许可。天威视讯、电广传媒、歌华有线等上市公司也先后发布公告,宣布这一好消息。与此同时,广电总局正式发文批复同意中国电信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IPTV传输服务和手机电视分发服务等3项业务的请。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部分业内人士仍对双向进入持怀疑态度。作为电信系的代表,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也认为,现在的双向进入是不对等的, “广电拿到电信业务许可了,但电信不可能拿到广电业务许可,没有获得主播权,现在基本还是单向进入。” 赛迪顾问分析师陈畅也认为,双向进入是必然的趋势,但在执行的步骤上,有轻重缓急。 “广电弱势,而且电信运营商不再惧怕广电网络,所以第一步是工信部对广电的开放。而广电的播控平台开放会慢一些,限制也会比较多。”

 

  为了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必须促使广电和电信双方站在一个长远、全局的角度去看待和认识这个问题。通过体制改革、合理竞争,并且加强合作交流,这样才能实现之前预期的发展期望,全面整合节目内容制造商、运营商、网络服务商以及移动终端制造商等多方面的资源,实现自身质的飞跃。